随意搜寻 - Issue 81 如何提升注意力?
一、好好学习
1.1 Focus Toolkit: Tools to Improve Your Focus & Concentration
在 #69 期我给大家分享过 Andrew Huberman 的注意力 Toolkit,本次分享一下重置版,重新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总结版】Focus Toolkit: Tools to Improve Your Focus & Concentration | Episode 88
1.2 Scott Yu-Jan
首先,需要跟大家说一句抱歉,后续 Newsletter 里的链接可能不会再有原链接,而是采用国内可访问的链接,原因大家都懂。所以本期人物推荐 Scott Yu-Jan 只能推荐 B 站的搬运链接了,抱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他的频道。
言归正传,这个频道的小哥我觉得有何同学那味,视频镜头感非常好,人也很帅。当然更新速度也很慢😁。分享的链接是他用 3D 打印机做的一个便携版 Mac Mini,虽然最后的产品有点奇怪,但我觉得这就是 Maker 精神吧~
二、小信号
最近有不少新朋友订阅随意搜寻,感谢各位的支持,其他两个栏目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但小信号,可能新朋友不太清楚。其实这个栏目,更多的是介绍一些我看到的趋势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我在第 22 期就有分享过,一个决策框架,如果没看过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本期开始,我想分享一些过去的产品,或者决策案例,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案例,学到一些东西 😁
我最近看到一台很有意思的笔记本电脑,它的配置是这样的:
CPU 采用跟新一代 Macbook Pro 一样的 ARM 架构芯片
非常轻薄,仅有 884 g,厚度跟 Macbook air 相当
虽然轻薄,但有 2 个 USB 和 1 个 HDMI 接口,并且还带 SIM 卡槽。电池大约能使用 10 小时
不过显示屏幕有点小,是 10.1 寸
外形和颜色,我觉得都很漂亮,看到笔记本电脑上的 logo 你是否会惊讶?是的,你没看错,是联想的电脑,名为 Skylight,并且这台电脑还是 2010 年发布,但可惜 1 月份发布,6 个月后就取消了。
如果我们拿今日的眼光来看,这个产品从结果看应该是对的,使用 ARM 架构芯片,主打轻薄,并且电量能用很久,主打轻办公和视频。这跟现在的 Macbook 或者 iPad 的设计与定位都很像,并且当年这款笔记本电脑还用的是 Linux 系统,看看这个系统设计,是不是更有意思了,跟最近的 iPadOS 16 是不是很像?
但很可惜联想很早就放弃了这个产品。坦率说来,如果是你,你当年会关停这个产品吗?
当年的外部环境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产品初期定位有点类似于上网本,这个品类当年火过一阵,因为其价格便宜,且轻薄,所以刚推出销量很不错。但性能都很差,也就只能拿来上下网,游戏啥的都玩不了。所以后来,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没有短板的全能笔记本。
Skylight 应该算是当年第一台有 ARM 架构 CPU 的电脑,性能不确定好不好,但在当年应该有不少兼容问题。
为了兼容 ARM CPU,Skylight 跑的是 linux 系统,这个系统当年用的人相对比较少。有上手难度。
基于以上信息,你还会坚持继续迭代这款产品吗?我的思考是,如果仅看短期的利益,我会砍掉,而要想坚持下去,需要非常清晰的了解到以下几点:
笔记本电脑的成本由什么构成?公司应该优化哪一个?笔记本电脑的成本,除了硬件和软件的成本外,还有供应链上下游整合与组装成本,还有销售成本。联想优化的是供应链的部分,靠优化供应链,并且使用廉价的劳工,降低此部分的成本,并从而赚取利润。当年这个方向,说实话相对简单,且短期容易见效。而难的地方在哪里?在于关键硬件和软件,像 CPU 需要跟因特尔购买,系统也需要给微软费用。这些都是不好搞的地方。甚至有可能因为使用了别家的产品,导致和因特尔、微软的关系变差。
笔记本电脑的核心差异化点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笔记本电脑厂商犹豫不决的地方,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在 2005 年就被联想收购了,因为当年电脑价格相对较高,还是作为办公用品为主,所以当年的定位更多的是稳定,耐用。轻薄,以及电量久,可能并不是商业用户想要的。
从需求到外部环境,好像都无法得出「继续投入」的结论。但以现在的角度看,使用并发展 ARM 架构芯片,采用基于 Linux 二次开发的系统,反而是对的,如果当年往这个方向发展,可能我们现在卡脖子的问题会少很多。
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何没有做出坚持的判断?
结合我最近看的多本创始人的自传,以及对现在的一些企业的研究。我发现,如果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卸任,换为职业经理人接管企业后,有不少企业都会走下坡路。这是为什么?如果换位思考,你会发现这些职业经理人做出的判断,在那个环境下,都是「相对最优解」,但这些解很多时候都无法跨越周期。
比如拿最近的京东举例,我对京东的感受就是性价比低了很多,配送速度虽然还是最快的,但为了获取次日达,而付出额外的成本,对我而言,还不如等多一、两天,便宜一些。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种定价策略,现在的京东比以前赚到更多钱了。但从我的角度看,京东已经有下滑的趋势,因为它在现在的电商领域,缺乏自己的核心优势。短期内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不能帮助其跨越周期。所以最近刘强东回归,就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拍了下现在的管理层,说他们忘记了性价比,另一个是提高了邦德快递员的福利。
我的理解是:
要想做到这种坚持判断,不管是创始人也好,还是职业经理人也好,可能都需要对该行业或者产品,有自己的坚持,比如京东在多、快、好、省四个里,选了快和省。职业经理人接手公司后,可能因为没有经历过当年的历史,而容易忘却这些坚持,放弃去做那些难而正确的事情,并且为了能在接手公司后,做出一些成绩,就会主动转去做短期见效快的事情。好的情况是,环境不错,公司底子好,能撑比较久,遇到大风大浪估计就容易垮了。
而坚持什么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了。我目前总结下来,相对值得坚持的点,一般都是非常基础的点,越是基础,越能跨越周期。另外一个共性(可能也不算😂),初期这种坚持不会被大家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差异化,从而跨越第一个鸿沟。
文艺一点的总结就是:
坚持可能很难,但实际前方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
致胜方法与其说是「优胜劣汰」,不如说「异胜劣汰」
三、惊叹时刻
Three Products
Montaigne:这个产品可以将你的 Apple Notes 里的内容发布成博客或者作品集,比如下面这个摄影网站就是用这个服务做的:
ChatGPT:这是 OpenAI 的新产品,产品形态类似一个对话机器人,你提问题,它回答。但TA 跟 Siri 这种产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 TA 更善于思考。思考能力,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对你的问题的理解,比如很多对话机器人听到你的提问,会回答我听不懂,而这个产品会尝试理解你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反馈,然后你再给 TA 反馈后,TA 会再回答。第二个在问题的解答上,并不仅仅只是搜索(我认为甚至有潜力颠覆搜索引擎),而是理解你的问题并回答。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我问了 TA 一个代码问题,这个问题你没法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到答案,但 ChatGPT 则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了我的问题。更多产品的测试,可以加入随意搜寻的飞书群(群二维码在文末),我会在上面分享我的测试。第三个,是支持多轮聊天,上一个问题的信息,可以承接到第二个问题。
Elicit:这个也是一个 AI 产品,不过更多的是面向研究人员,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搜索到与此问题有关的论文。但我觉得即使你不是研究人员,用这个搜索引擎学习,应该很不错,比如下面是个例子,我提了一个关于光是如何影响睡眠的问题,系统除了返回论文的搜索结果外,还会总结论文内容(下方截图左侧就是 AI Summary):
Two Videos
后续此部分,应该只会分享 B 站的链接,见谅~
计算机科学速成课:这是一个系列视频,并不会教你编程语言,更多的是让你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内容很基础,很适合完全不了解的同学观看,另外主播的英文很好听,当学习英语的教材也可以 😁
一位粉丝想看到自己奔跑的样子:在我写这篇 newsletter 的时候,看到了这个视频,很感动。
One Question
美国著名出版社 Merriam-Webster ,它最出名的书籍应该是《韦氏大学词典》,最近他们公布了 2022 年的关键词。各位猜猜是什么词?答案我会公布在飞书群(文末是飞书话题群二维码,各位可以扫码加入)😁
用飞书 App 扫码加入随意搜寻话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