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搜寻

Share this post

Issue 86 顶级企业 CEO 教你如何做决策

suiyisouxun.substack.com

Issue 86 顶级企业 CEO 教你如何做决策

JimmyWong
Jan 8
Share this post

Issue 86 顶级企业 CEO 教你如何做决策

suiyisouxun.substack.com

抱歉,这周推送有点延迟,最近跟 fonter 做了个叫播客小捕手的项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看看,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一、好好学习

1.1 TKP Insights: Making (Even) Better Decisions

本周推荐 The Knowledge Project 关于决策相关的 Podcast,这一集聚合了以下五位嘉宾关于做决策的理解:

  1. Ventakesh Rao:航空航天工业博士,作家兼顾问,Ribbonfarm 博客的作者。

  2. Maria Konnikova:心理学家,作家,职业扑克玩家。

  3. Patrick Collison:Stripe 联合创始人,Stripe 目前估值约为 900 亿美元。

  4. Annie Duke:认知行为决策科学作家,职业扑克玩家。

  5. Tobi Lütke:Shopify 联合创始人,Shopify 目前市值大约是 500 亿美元。

Ventakesh Rao:三种类型决策者

  1. 概念推理框架(Conceptual reasoning framework)这类人进行决策时,通过决策框架进行决策,而不是直觉。这类人会比较崇尚个人主义。比如,关于堕胎是否合法,此类决策者,更多的从问题本身去思考,可能会考虑堕胎的好处和坏处等。

  2. 道德推理(Ethical reasoners):通过对是非对错的深刻直觉进行决策。某些时候,通过善恶来简化决策过程是个不错的方法。同样是堕胎的问题,这类决策者,考虑更多的是这个行为的善恶,不回考虑得失。

  3. 关系思考(Affiliational thinkers):这类人每个决定都归结为他们属于哪些群体。这种决策框架,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决策框架,整个决策过程和框架都是基于他们那所属的群体的集体意识。还是堕胎的问题,这类决策者,考虑的更多的是他们属于哪个群体,比如保守天主教徒会认为这是违法的。整个决策过程更像是一个情感共鸣的过程,对于第一类决策来说,这种决策方式就比较蠢。

Maria Konnikova:少一些确定性,多一些质疑

  1. 在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改变是从「一个马上要赢」的选手转变为「更有思想」的选手。更专注于思考比赛过程,以及做出决策背后的动机。

  2. 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将行动(Action)和结果(Outcome)区分开。只要你的思考过程是可靠的,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即使你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果(比如扑克牌比赛中,得到了对你不利的牌),你也赢了。

  3. Maria 的第一本书是关于福尔摩斯的。在书中,她认为华生促使福尔摩斯成为更好的侦探,因为华生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帮助福尔摩斯发现自己逻辑中以前没有发现的缺陷,从而让福尔摩斯成为更好的侦探。无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那就需要寻找一个这样的人:你和 TA 可以进行交谈,并且 TA 能够用语言表达你的思考过程。

  4. 福尔摩斯其实也是个有感情的人,他所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情绪,承认它们,如果它们与做决策无关,就不予理睬。扑克牌顶级选手,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并做出决策,和福尔摩斯类似,并不是他们没有感情,他们在比赛中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弄清楚自己正在经历它(因为很多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你在生气),这样往往能让你冷静下来,因为突然之间,你会让自己与当前面临的事情拉开距离,突然之间,你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思考它。

Patrick Collison:五年里获得的四个决策实践

在运营公司的 5 年实践里,他对决策的理解与之前有四点不同:

  1. 决策速度更有价值:如果你能以一半的决策精度做出两倍数量的决策,通常效果会更好。

  2. 不能将所有决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将决策进行分解,看看它是否可逆,以及影响,然后再做决策。

  3. 做更少决策:做更多的事情,推动那些本应成为该领域专家的人来做决策。

  4. 讨论过程:当有人做出不同的决策时,讨论决策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Annie Duke: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建议

  1. 你必须让人们不要害怕做决策,让他们明白如果尝试后不成功,也没有关系。

  2. 与团队一起完善决策过程。

  3. 让自己更开放,去倾听不同观点的人意见。你的目标不是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地提升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Tobi Lütke:如何快速做出决策?

  1. 了解所有的数据或信息,然后做出决定(Tobi 认为如果你做到这点,你就比很多的商界人士做得更好,因为很多人都是先做决定,再找支持这个决定的数据)。

  2. 决策能力与你获取信息能力成正比:你很擅长在 X 领域做决策 = 你很擅长获得 X 领域的信息。

  3. Tobi 一直在做一个事情,在每次做重大决策时都写一份日志。Tobi 会用一段话说明他做出的决策,以及做出这个决策的原因。这能帮助他避免出现事后诸葛的偏见。

1.2 每日一记

今年,我立了一个 Flag,计划像王兴那样,一天发一句感悟,或者学到的冷知识,亦或者我觉得很不错的话等。立这个 Flag 的原因是,希望通过这个行为来 push 我主动学习,如果某天我没有拿来值得发的东西,那说明这一天我过得太浑浑噩噩了。

本周的每日一记如下:

① 我们称之为文明的一切都是在过去 500 代人发明的。这样的时间跨度,还不足以使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进化。 我们仍然是一群尽最大努力,生活在完全不自然的环境中的灵长类动物。 这段话来自 Tim Urban,他是博客 Wait But Why 的作者。我之所以用这句话作为记录的第一句,是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人类文明仍然在一个早期阶段,还有很多机会。

② Taste is the enemy of creativeness。 这句话是毕加索说的。我的理解是,品味是由社会确定出来的人们应该喜欢的审美标准。 而创造力是运用想象力产生的原创想法。 有品位的艺术家不可能做出原创的作品,因为原创是标准的对立面。符合品味的作品只能是衍生品。

③ 是先有理论还是先有实践?是理论指导实践使之更有效,还是实践发展理论使之更真实? 这个疑问来自于《江泽明传》。

④ “The dead outnumber the living 14 to 1, and we ignore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f such a huge majority of mankind at our peril.” 这句话来自历史学家Niall Ferguson 这句话的意思是「逝者的数量是活人的14倍,我们忽视了人类中如此巨大的多数人的积累经验,这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⑤ 1996 年,有 3600 万人使用互联网。今天,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 50 亿。那今天又有什么有 3600 万人用,未来将有 50 亿用户的产品? 这是我在 Twitter 上刷到的疑问,有意思的是这个疑问下面的回答。

Box 的 CEO 认为是 AI:

Gumroad CEO 认为是 Semaglutide。这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同时也是一种减肥药,我看了下新闻,非常牛逼(甚至 Nature 的网站上称它为 Breakthrough)。研究人员在人体上做了实验,实验参与者每周注射一次,16 个月后,有三分之一实验参与者体重平均减少了14.9%,而接受安慰剂注射的参与者体重则减少了 2.4%。而且该药物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目前这个药物价格还比较贵,一个月的费用大约要 1000 美元。

我的答案可能跟大家想的很不一样,我认为单个 AI 产品无法达到这个量级,即使像搜索产品,也没能达到 50 亿用户,所以我认为可能广义的 AI 产品或许能达到这个量级,除了 AI 外,我认为还有两个产品(或者说技术?)有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 mRNA 疫苗: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仅在美国就大约使用了 3.93 亿支辉瑞的 mRNA 疫苗,假设一人用两支的话,也有将近 2 亿用户。反观我们,在这个技术的实验和积累上,落后太多了。我认为未来 mRNA 疫苗的应用会更广泛。

  • 基因治疗:这个现在的用户可以说非常非常少,但我认为这个技术的潜力非常大,且目前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我在本期小信号也分享了相应的新闻。

⑥ 如果你想养成健身习惯,不妨从 4 分钟的 Tabata 开始。B 站上有很多相关视频,挑一个自己喜欢试试。 养成每天健身的习惯真的很难,但我尝试了很多次 Tabata 后,我发现 它无需任何器械(最多最多只需要一个瑜伽毯),很容易就能开始,而且 Tabata 时间比较短,即使有放弃的念头,也会对自己说,不就是 4 分钟嘛。另外因为这个运动,有很多组合,所以做完 4 分钟,还可以重复做,或者换个教程做。不要小看这 4 分钟,一天做 2 组,一周即使只做 5 天,你也锻炼了 40 分钟。

⑦ 如果学习某样东西,你能在市面上找到非常多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会它最重要的就是恒心,而不是方法。 前前后后学习 Swift 也快一年了,为啥学习那么慢?我的总结是我常常纠结学习方法,导致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并且走了很多弯路,坦率说来,还不如找一个相对喜欢的方法,然后一直坚持。

1.3 那个黄师傅

本期推荐一个最近在 B 站发现的 UP 主,他做的东西,真的很逗,有一种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国产凌凌漆》里达文西的感觉:市面上的切尔西还是太保守了,看我的切尔鸡

二、小信号

最近越发觉得 AI 以及基因疗法已经到达拐点,可能 2~3 年内就会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很可惜,个人感觉在中国,民众对这两个领域的关注度都不如海外高。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是纽约市教育部门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屏蔽 ChatGPT ,原因:negative impact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concerns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of content(对学生学习有负面影响,以及担忧其生成的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从这个新闻看,ChatGPT 起码在纽约的学生群里,有可能已经被大规模地使用。而在中国可能很多学生连 ChatGPT 是啥都不知道。

另外,还有人将这个新闻发到了 Twitter 上,Elon Musk 的回复很有意思。

另一个信号则与医疗相关。最近知名投资人 Cathie Wood(就是 ARK 的木头姐),在其 Twitter 上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新闻:上个月,英国一家研究医院 GOSH 对一个患有白血病的 12 岁女孩 Alyssa 进行了基因组编辑。在此之前,这个女孩已经进行了几十次的治疗,但都失败了,所以才选择了尝试基因编辑治疗方法。7 个月后,她的癌症治愈了。这个消息很少投资人知道。

尽管这个消息在美国血液学会 ASH 上引起了轰动,但因为去年的熊市,导致很少有投资人关注这个消息。

三、惊叹时刻

Three Products

本周推荐的产品有:

  • Learngpt:ChatGPT 有很多玩法,一个人的想象力可能不够,但一群人一起想应该能产生很多有意思的想法。这个网站就记录了各种 ChatGPT 的玩法,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 Post:这个产品是前 Wave(地图导航 App,2013 年被谷歌以 10.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CEO 做的社交产品,产品类似于 Twitter,愿景是构建一个人人平等,并享有充分言论自由的社交平台(没有审查,但有规则,规则由社群决定)。功能上,和 Twitter 差异化的功能有 ① 可以发任意长度的内容 ② 支持付费阅读功能 ③ 支持打赏功能。

  • Fable:网页版 AE ,但需要注意免费版仅能制作最高 1080p 30 fps 的 30 秒内的内容。

Two Videos

  • 第一个视频是宇航员在 Chris Hadfield 在国际空间站上演唱的 Space Oddity 视频,这也是第一部在太空中拍摄的音乐 MV。这首歌听得我热泪盈眶,这才是人类最大的浪漫吧。坦率说来,我们的宇宙科普不能仅仅只是一些科普实验,可能还需要一些人文浪漫吧~(我并没有说课程不重要,只是觉得现在的所谓的小课堂太死板了)

  • 前面有提到 Tabata,我最近一直跟着这个视频练习,对大体重,以及很久没运动的人来说会比较友好,做完有点喘,但不会有非常非常累的感觉,我目前可以连续练 3 次。

One Question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AMA(Ask Me Anything)环节,你可以在飞书群里回复你的提问,我计划在 Issue 88 期统一回答大家的问题。

用飞书 App 扫码加入随意搜寻话题群:

Thanks for reading 随意搜寻!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Share this post

Issue 86 顶级企业 CEO 教你如何做决策

suiyisouxun.substack.com
Comments
TopNewCommunity

No posts

Ready for more?

© 2023 JimmyWong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writing